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遵循正道 [复制链接]

1#

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高至于天子,卑至于庶民,孝道展现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曾子不由得赞叹,而这种赞叹也引发了孔子的循循善诱,为他深入地讲述孝道之广大、博大、重大。


  孔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孝的重大意义。上天的日月星辰经常在运行,这是“经”;大地五土利于万物生长,这是“义”;这就是天经地义。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长,人也效法天地而存在,孝就是像天经地义一样,永远地施行流传,永恒地具有利之义。孝就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孝就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孝贯通了天地人三才。


  人们应该去效法天与地的经常法则,效法天的常明来常行孝道,效法地的常利来行义,以此来顺化天下。因此那些教化不必有待于严肃说教,而自成道理;那些政治不必有待于严酷管理,而自行被治理。这里包含有五等之孝的人们,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者,越是高层次的尤其要“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这才能收取“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的绩效。


  在《孝经》中,孔子总结揭示出人行天意的“五条法则”。第一条,是用博爱作先导,而民众没有谁遗弃他们的亲人了。这也就是先王先对自己父母敬爱,而后民众就效法他了,不会遗弃他们的父母了。第二条,是向民众陈说道德义理之美,让民众羡慕之,感动之。民众知道德义的美好与作用,心中欣然而向慕,那么也就会行动起来,便有好的行为。第三条,君主要以身作则,谦敬礼让,做出表率,那么民众就跟着被教化了,就不争夺了。第四条,君主用礼乐来引导民众,那么民众就会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乐来端正自己的心志,也就和睦相处了。第五条,用好恶之分辨来明示引导民众,知道禁忌、禁令、禁条,懂得善事、善举、善行,使得民众向善而不趋恶,走正道而不走邪路。


  孝,是天经地义的。--孔子如是说,中国人数千年以来也如是闻,因此孝的理念也如是深入到中国文化 <http://www.yiyuanyi.org>、人文性格的方方面面。


  只要看看现代人还在那里不断地遗弃亲人、还在不断出现不道德的行为、还在为名利纷争、还在不和睦地相处、还在不辨是非地妄为,也许会猛然觉醒,孔子所说的往往一下子就泯灭了古今时间上的隔阂了。

  孔子说过,“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如何能够“其教不肃而成”,而不是“肃而不成”?如何能够“其政不严而治”,而不是“严而不治”?孔子在《孝经》里给后来者提供了智慧,但是智慧还要通过现代人的批判吸收来消化融汇,这又是如何面对智慧的智慧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