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涉及孔子的物质交流 [复制链接]

1#

      自中美两国恢复交往以来,中国在美举办的展览数量众多,涉及孔子者不在少数。综合观之,这些展览的功能有二。


      其一,展览浓缩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美国民众建立初步的中国印象。1975年,近400件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艺术品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堪萨斯城和旧金山巡回展出。其中的春秋编钟音色圆润,余音绕梁,揭开“孔子如此钟情音乐”之谜。1980年10月末在芝加哥举办的中国展是另外一例。展品琳琅满目、精雕细琢,既显示中国的现代进步,又勾勒出自孔子时代以来的中国艺术之路。1980年4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始举办“伟大的中国铜器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商周时期的铜器华贵高雅,孔子劝诫人们远离奢华可谓事出有因。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中国兵马俑在亚特兰大展出。来自中国的主办者称,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在于反映了孔子的集体观念。
      其二,因为展览的举办,美国人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象征——孔子以及其言其
事。比如,“孔子时代的音乐”展于2000年4—8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形象地诠释出孔子
与中国音乐艺术的渊源。展览借用孔子之名。既可增加厚重的历史感,又能激励人们,思考传统抽象音乐与更具感官刺激的现代音乐之间存在的异同和传承。参观者纷至沓来,“欣赏孔子音乐”。足见孔子的巨大感召力。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更是亲临现场,并在复制的铜器时代乐器上弹奏《白毛女》助兴。大使极为赞赏孔子的音乐思想,直言此次展览的目的,就是“增进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年轻人’,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随着中国文化和孔子的吸引力大增,20l0年3月,纽约美华协进会(China Institute)特地举办“孔子:生平与艺术遗产”展。展览得到中国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旨在浓缩孔子思想,并将展示孔子的长相。孔子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