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交流可以亲身经历的形式,向美国民众传输中国信息,是中美相互认知的再一渠道。言
及中国见闻,往来两国之间者不时提及孔子,或为提纲挈领,或者所言真与孔子有关。不论何种
情形,孔子“见证”下的人员交流丰富着美国的中国观。中国展示出既因循传统又急剧变革的
形象。
来华的美国人发现,纵然经历数次大规模的反孔运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仍然呈现出根深蒂
固的孔子情结,“圣人孔子在2 000多年前阐述的传统行为规范”影响强劲,“礼”的约束无处
不在。《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约翰·伯恩斯(John F.Bums)就因为没有遵循孔子“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的劝告,从事与记者身份不符的活动,被中国政府驱逐。中国菜肴也被打上孔子烙印。无论置身中国何地,面对花色多样、口感极佳的中国菜,美国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这一定“与孔子同龄”。而在上海至无锡的火车餐车,美国游客翻阅品名繁多的菜谱,感觉如同阅读孔子的《论语》,既充满神秘,又诱惑无穷。山东曲阜更是与孔子紧密相连。美国旅游公司极力强调,在曲阜的五天行程,均围绕孔子和中国的传统展开,确系中
国传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