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 [复制链接]

1#
     人和动物的最本质区别是人能改造外部的客观世界,而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外部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能够创造和使用工具是把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标志(有了工具才能够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就必然要引起主观世界的改造,因为主观世界不过是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反映。改造客观世界本身又包括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两方面。人类从走出动物界的那一刻开始,就不仅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不是作为单个个体存在,而是作为氏族部落的一个成员处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关系之中。既然要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与此同时还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所以如本文第二部分所指出的,人类面临的种种复杂问题概括起来不外乎涉及三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有关内心思想意识与情感冲突的种种矛盾关系)。如何才能把这三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好,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彼此亲密相处,与此同时人的思想、情感也能在认识与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即适应上述两种关系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升华与完善,从而形成适合社会与自然发展的理想人格呢?正是在这种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显然,按这样的考虑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绝不仅仅是教育思想体系,因为这种体系中所包容的已不仅是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的教育,而是包容了人类所面对的、从主观到客观、从自然到社会的全部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