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信与众德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三、信与众德


1、信与忠


[删除: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郑玄《纂图互注礼记》卷之十四《祭法第二十三》)


译:诚信就是付出所有,没有保留,此即“尽”。“尽”也就是恭敬与尊重,只有恭敬与尊重才可以事奉神明。]


尽物之谓信,施于物者必以实欤!则必以实施于物者,亦无不尽矣!其所谓表里内外者,盖惟其存于己者必尽,则其施于物也必实。在己自尽之谓忠,推是忠而行之之谓信。([]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一《书(问答)?答董叔重》)


译:穷尽(自己的力)作用于事物便是“信”,能作用于事物的一定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要能实实在在做事,就不能有任何保留和虚假。所谓表里内外如一,就是尽自己之心,实在做事。能自觉地尽心尽力便是“忠”,依照“忠”去做事便是“信”。(盖:大概。)


2、信与仁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荀子?不苟》)


译:君子修身养性最好莫过于诚信。达到诚信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是恪守着仁爱,实行正义。诚心恪守仁爱,就能显现出行为来,显现出行为来就能达到神妙的境界,达到神妙的境界就能感化万民;诚心推行正义,办事就有条理,有条理就能明智,明智就能变通。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译:诚,是天道;做到诚,是人道。天道之诚,不勉强就能适中,不思索就能获得,从从容容就能符合正道,这是圣人的境界。做到诚的人,就是指选择善道而坚持实行它的人。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删除: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第二十章)


译:自己达到诚信有一定的方法:不明确善道,就是自己不诚了。[删除:真诚,是天道;做到真诚,是为人之道]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


译: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善良本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善良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他人的善良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他人的善良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辅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辅助天地化育万物,就能同天地并列为三了。


3、信与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自己的诺言不符合正义的原则,就应当放弃;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正义的标准,就应当中止。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译:有道德的君子,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行动不一定事事都有成果,唯一要坚持的就是符合正义。


信者,不负其心;义者,不虚设其事。([]刘向《古列女传》卷五《节义传?楚昭越姬》)


译:诚信的人不会做自己让内心惭愧的事;正义的人做事不会流于表面。


4、信与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第二十一章)


译:由诚心到明白事理,这是天性;由明白事理到诚心,这是教化。有诚心就能明白事理,能明白事理就有诚心。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