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
1、 万物一体
消除我同万象万物之间的界限,泯除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让万象万物作为心象出没于我的心灵中,充养着我的心灵生命;让自己的精神流注到万象万物中,感受万物的生命律动,让自己的生命精神同万象万物的生命精神交融在一起,互相贯通,这就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西铭》)
译:天被称为父亲,地被称为母亲。我们这些渺小的人,居于混沌的天地之中。所以天地万物,即是我的身体;天地的主宰,就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
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宋]张载《正蒙?诚明》)
译:世人的心灵,为他的见闻经验所局限。圣人则能穷尽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心灵不被耳目见闻所束缚。他们看待天下万物,没有一样是不属于大我的。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不能一体,保己是私未忘。([明]王守仁《传习录》下)
译:仁者与万物为一体。不能与万物为一体,只因没有忘掉私欲。
眼将山共青,心与月俱白。([明] 楚石和《寒山诗》)
译:眼中视野与山同为青色,心中感觉与月一样洁白。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鸟鸣虫叫的声音,显现着以心传心的奥秘。红花绿草,无不是表现大道的形态。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树林间松树的风声,石块上泉水的响声,在宁静的环境里去听,领会到自然界的美妙音乐。野草上升腾的烟雾,闪烁的光辉,水潭中映现的云影,在悠闲的时候去看,就可以看到了天地间最上等的色彩花纹。(文章:交错的色彩花纹。)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花栽在花盆里,就丧失了生机。鸟关在笼子里,就减少了天然的情趣。不如让山里的鲜花和鸟自然交错,成为美丽的图景,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人就会悠然自得地领会到自然的情趣。
2、 天道人道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
译:古时候,包牺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说卦》)
译:从前圣人创作《易》,将用来顺从性命之理,因此确立天的道叫阴与阳,确立地的道叫柔与刚,确立人的道叫仁与义。
大抵道无天人之别,在天则为天道,在人则为人道。其分虽殊,其理则一也。([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一)
译:大概道没有天和人的差别,道在天就为天道,在人就为人道。虽然有所区别,它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3、天、地、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
译:天道对万物都一视同仁,但总是扶助着善良的人们。
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庄子?在宥》)
译:我与日月争辉,与天地相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
译:天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因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荒淫)而消亡。用治理来对应天道就会吉利,用混乱来对应天道就有凶险。注重农业生产而且节省费用,天就不能使他贫穷;调养得当而且活动适时,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天道而不违背,天就不能使他遭受灾难……天有时令,地有财富,人能够治理,这就叫做人能够与天地相配合。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
译:什么是根本?答:天地人,是万物的根本。天生长了人,地抚育了人,人成就了自己。天赋予了人孝悌的品质,地提供给人衣食,人用礼乐成就了自己,这三者相互依存,合成一体,缺一不可。
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译:人对下掌管万物,对上参入天地之中。
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南朝?宋]何承天《达性论》)
译:没有天地,人也就不会产生;没有人,天地就不会充满灵气。
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宋]朱熹《中庸章句》)
译:天地万物与我本来是浑然一体的,我的心端正了,天地之心也就端正了。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宋]张载《经学理窟?气质》)
译:心地宽广,万物通畅;心地狭小,万物都有弊病。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为天地万物之主也。([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答季》)
译:人是天地万物的心灵,心灵即为天地万物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