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导致企业的非伦理行为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这其中有很多外界的诱导因素,如信息的不对称、对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不够、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政府的不诚信行为等。但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找出内部原因才是关键所在。我国企业伦理缺失的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者道德素质不高。管理者自身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是导致企业伦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道德素质不高的管理者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管理者把伦理看成一种工具,因为树立一个讲伦理的形象,能够让利益相关者对自己的企业产生好感;第二层次的管理者对伦理处于“只说不做”的状态。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85.3%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存在伦理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伦理是重要的,但是有40%的企业管理者对违反诚信的经营行为却采取了高度容忍和中立的立场;第三层次的管理者认为讲伦理就是要遵守法律,目的就是防止不道德行为。因此,只要按照法律条文行事就没有错,认为钻法律的空子不叫违法,不应该受到指责;第四层次的管理者,也是道德素质最低的管理者,属于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往往深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影响,认为商业社会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自己谋福利的社会,别人的利益管不着,也不用管。企业不应该讲伦理,讲伦理就赚不到钱。转自:<a href='http://www.yuloo.com/zzy/'>在职研究生招生网</a>
2.员工缺乏伦理意识。内部员工缺乏伦理意识也是导致企业产生不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员工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都要通过员工这一关,如果员工伦理意识强烈,管理者的某些不道德行为也会被削弱;而如果员工伦理意识淡薄,即使管理者做出了伦理决策,也可能会由于员工的“阳奉阴违”而导致产品不合格或服务质量不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