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 [复制链接]

1#
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这种“义”也是和“仁”紧密联结的,也是以“仁”为本的。在“义利”面前,强调对“义”的通达,强调以“义”致“利”,进而区分君子和小人,无疑是一种公正善良积极的社会导向。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又在更高层次上把“利”升华到与天命、仁爱相提并论的道德认识高度,可见在“义利”问题上,“义”的至高地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突出了“义”重于富贵的思想。即使富贵了,也要表现出“富而好礼”,多行义举善举。这些“义”而富、富而“义”的举动就远远好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独善其身的做法。可以说把“义利'关系、富贫关系摆布得再明白不过了。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里所强调的“道”也是符合仁义之正途,就是君子爱财取之以“义”,君子恶贫去之以“义”的道理,在财富观上强调仁义之道,对巧取豪夺、不义之财、富而无道、贫而损义予以摒弃。


“见利思义。”“见义不为,无勇也。”见“利”想到道义要求、是否属于义行义举,而往往践行道义多要减损自身利益。在“义”面前为“仁”也好,担“道义”也好,需要舍己利人,需要有对“义”的深刻理解而支撑。为还是不为,为之为勇,不为之为不勇,以勇来描述是十分恰当的。


“君子义以为质。”“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就是一个有“仁”有“义”之人,在昌明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应该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做一个有为之人,否则是不光彩的;而在混乱的社会条件下,无缘通过自身的道义之举,而致有益于邦国,只通过唯利是图的手段而致自身富贵是可耻的。这里把个人的富贵同国家的境况和个人道义连接起来,把“义利”关系扩展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出利以兴邦、富以济世的道义原则。


“君子周急不继富。”“君子忧道不忧贫。”在“义”的统领下,也是有方法和原则的。强调帮穷不帮富的社会慈善理念,也同时关注着仁义之“道”与“贫”的辩证关系,那就是“道”通则济“贫”,持“道”则无“贫”,以“道”生财,以“道”散财的“义利”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