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运用企业伦理学原理防范管理所有者的反企业行为 [复制链接]

1#

运用企业伦理学原理防范管理所有者的反企业行为


          【摘要】随着企业形式的不断拓展,也随着公司管理激励制度的日益创新,我们看到了“管理所有者”这一新兴群体的成长。他们往往位居高职,在为现代公司带来利润增长,品牌拓展的同时,也因为自身所拥有的绝对权力和创造的功绩,在个人私欲以及钱权的诱惑下,踏入了“反企业”的行列。对于现代公司中日益暴露的这一问题,通过伦理规范的树立和伦理体系的构建,相信可以从根源上有效防范管理所有者各种反企业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管理所有者反企业行为伦理规范伦理管理体系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许多国家都开始关注起企业伦理问题,日益重视企业伦理建设。在我国,当市场经济下的民营企业逐渐出现,同时伴随着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时,那些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所谓的“管理所有者”,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目标群体。这一群体作为一个公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他们的经营管理行为,都将对这个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的管理所有者


       (一)管理所有者的定义及特征我们把拥有全部或大部分企业产权从而对企业具有很大的经营控制权的所有者称为管理所有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拥有企业产权比重大; (2)担任公司企业高层领导; (3)行使权利,掌控公司决策及其实施过程; (4)企业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依赖其所能利用的经济资源,管理所有者的财富也依赖于企业的获利性; (5)任何有关所有权转让的决策都要受到感情方面原因(家族控制企业)或有利于国民经济均衡的复杂的战略评价(国家控股公司)的限制。


       (二)管理所有者的权利首先,作为所有者形态的一种,他们当然拥有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其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往往位居高职,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所有权支持下的管理权往往具有超乎其本身的威力,这使得企业一些内部的监督、约束因此而失去了效果。再次,身为所有者,谋利是其创办或投资企业的主要动机,因此他享有取得从与其承担风险相应的企业收益中扣除用来支付各项主要要素报酬和投入品价格之后的余额的权利。


       (三)管理所有者的责任首先,作为一个所有者,必须及时、如数提供所应提供的财务资源。此项责任的不履行往往就产生了后文所提及的缴纳不足、抽逃资金等反企业行为。其次,管理所有者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决定了其要对企业经营成果最终负责。并且有义务为了公司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保证公司向着战略目标前进。再次,作为一个公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有义务促使企业同与之有关的各利益主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从而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管理所有者的反企业行为


       (一)反企业行为的定义管理所有者的反企业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其在实际中违背前述管理所有者的责任、越权行使其权利的行为。这些行为最终往往损害了公司的利益,无疑也会导致包括管理所有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


      (二)反企业行为的主要表现具体来说,管理所有者的反企业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及时如数提供资金或抽逃资金,隐匿资产。(2)滥用职权,任人唯亲; (3)假冒伪劣,污染环境,坑害顾客,非正常营销,攫取暴利。(4)编造假账、侵吞公司资产。(5)里应外合、内幕交易。(6)恶意圈钱,效率低下,巨额收入不明。其实,管理所有者的反企业行为远不止这些,但毋庸置疑,其结果就是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使企业站在了危险的悬崖边缘,自己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