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礼”一词的运用,有不同的层次,有多重内涵。当孔子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里的“礼”是指周朝整个社会规范制度,是他认为最根本的东西。当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时,这里的“礼”是礼乐的礼,这是属于较低级、较外在的层次。相对这个意义上的“礼”,“仁”的层次当然可以说要高一些。
但孔子在谈仁的时候,同样也有不同的层次,有多重内涵。例如上面所说“孝弟为仁之本”,可以说是在最高层次上说“仁”的,是“仁”最内在的东西,不需要以其它更为根本的东西作解释。而将仁说成是“爱人”,则相对来说要低一层次,因为其内涵倘不以“孝弟”为根据作出解释,则可能引起歧义。又如,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子路》)这是在较低层次、较外在意义上说的。刚强、坚韧、朴实、寡言,这四种性格或品质,与一个人行不行仁,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仁者或许不具有这些性格或品质,而有些不仁者或许具有其中的性格或品质。例如孟子,恐怕就不是一个“寡言”的人,他好发议论、好与人争辩,是出了名的,但从儒家的角度看,能说他不是一个仁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