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仓颉造“孝”字,“老”在上,“子”在下,“孝”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与“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即子以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示“孝”,所以孝的本意是“事父母”。孝道是人类特有的,它是后天习得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规范。孝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和理性认识的发展。“孝”是一种“道”,即做人之道;“孝”也是一种角色之“道”,为人子女之道。

  孝的初始意义之一是“尊祖敬宗”,祖即祖先,家族的起源,血缘关系的根基;宗即宗子,直系嫡长子,为族人所共“宗”,故为“宗子”。孝的另一个初始意义是“传宗接代”,《孟子》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熹的《诗经传》中也说“孝子,主人之嗣也”,祖先崇拜要求把祖先给予我们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元德,“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孝道在中华伦理道德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中华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比较中西文化我们可以发现,孝道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就是横向的“三纲”和纵向的“八条目”,孝道是“三纲”、“八条目”的起点、核心和精神实质。


  我国先民跨入阶级社会门槛的途径是由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奴隶主贵族,由家族奴隶制发展成为宗族奴隶制,由家族走向国家,并建立了“家邦”式的国家,由此中国国家社会的建构完全没有挣脱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依然是社会的基本关系,血缘关系的结构方式成为整个社会的结构方式,血缘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


  而我国先民跨入文明社会的特殊方式决定了我国“家国一体”的社会体制与结构,“家”成为“国”的原型与母体,“国”变成了“家”的扩充和放大。因此,家族管理的方式和规范也就成了国家管理的手段与原则,由此实现了忠孝一体,孝悌为本,移孝作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