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者爱人 [复制链接]

1#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窗外夜光如银,室内青灯相守,这一刻捧读《论语》,细细品嚼孔子关于人生的思考,总会感触良久。《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回答含义不尽一致。但大体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对己的,强调如何通过自身修养,达到仁的境界;另一方面是对人的,强调如何推己及人,爱人知人,感化他人。


首先要克己,也就是约束自己、严与律己。而约束自己是多层次的。一是要从礼仪上约束自己。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二是要从内心即道德上来约束自己。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著名观点。这一观点与《圣经》中所说的“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一起,被公认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最有权威和最经典的论述,是道德的黄金律,应成为人类共守的“道德底线”。三是在言语上约束自己。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他多次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即花言巧语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又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同时要爱人,也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孔子提出的仁就是爱人的观点,其意义不亚于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孔子认为,爱人就是要推己及人,爱人助人。子贡问仁,孔子回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综上所述,所谓仁,是内容与形式,对己对人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内容就是克己与爱人。它既是自我加强道德修养的核心,又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更是人生的崇高追求。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克己与爱人,那就达到了仁的境界。仁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