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修养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提倡要正直、坦率、诚实。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如何才能做到通达,老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于见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公》)谈话要忠实守信,做事要笃诚严谨,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行得通。谈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立时,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在车里时,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信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点,也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确实,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不讲诚信,则寸步难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哉?”(《论语·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无法想象他凭什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如同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孔子十分讨厌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纳于言而敏而行”(《论语·里仁》)表面看上去少言寡语,但内心无比坚实、刚毅。一个君子不会把自己要做的事,要达到的目标先谈出来,而往往是等把事都做完了,目标达到了,才淡淡地说出来。这叫“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一个人谈的多于他做的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