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之“礼”[原创] [复制链接]

1#

  孔子之“礼”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儒家重视“礼”,意图通过“礼”的推行,辅佐“仁”的实现。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一个人人过不仁,会怎样对待礼仪呢?一个人如果不仁会怎样对待音乐呢?可见,儒家的“礼”是为仁的目的服务的。林放问(孔子)礼之本,孔子回答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的问题,深得孔子的赞许。他认为将排场,摆阔绰,是不合礼的;一味俭省,该有的没有,也不合礼。但两者比较起来,与其“奢”不如“俭”就丧礼而言,与其形式上周到,不如心情上悲痛。孔子的见解是对的,行礼注重的是真心和实效,而非形式。对于君臣之间的礼,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君对臣失礼了,臣将会不服,只有君对臣以礼相待,臣子才会对君主忠诚。可见礼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但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素质的修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指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要以礼相待,同时,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也要保持“礼”这一道德规范和准则,否则将失去民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