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优秀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1#
认真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中国不仅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的文明延续传承未曾中断的“声名文物之邦”。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繁衍生息,以其独特的智慧不断积淀,并创造出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民族文化是长期积淀的结果,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深厚底蕴,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建设理想社区的哲学基础。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发扬“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重新处理好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引导居民做到生活和消费行为适度化、科学化,使社区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人与自然平衡共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人与家庭的和谐。孝是传统社会的基石,“百善孝为先”。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建设好传统文化的家庭基础网络,充分利用传统文化重视“孝”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发挥其积极性的内涵。尊老敬老,讲求孝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家庭间形成孝道之风,从而在精神层面上开辟出社区建设和谐新天地。  


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提倡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新型社区要体现人们之间互敬互助,邻里之间讲求诚信和谐,从而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仁慈,从善从美,努力消除社会上“劳资矛盾”、“人情冷漠”等不和谐因素。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诚实守信的品质作为君子重要的道德标准而无处不在。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古代贤哲的言论中,信用占有很高的地位。儒家经典《中庸》中对“诚”是这样论述的/FONT>“诚者,天下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论语》对“信”的阐述是/FONT>“人而无信,不知其也”。甚至把一个人的诚信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自古兼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认为/FONT>“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为信”。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今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部分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诚信缺失的现象。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