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
三个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比如,在《乌托邦》里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但其也有时代局限性: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