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问题不能认为只是文化专家们的事,它与人人有关。我们生下来就生活在既成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一样,是我们每个人须臾不可分离的环境,只是我们往往感觉不到文化环境对我们的制约性。只有当我们离开原来生活的文化环境,转换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时才会发现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最核心的就是文化的不适应。长期生活在异国的故国之思;长期离开家乡后的故乡之思。家国之思,就包括文化之思。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我们最喜爱的菜肴口味,往往都是由我们生活其中的传统文化铸就的。
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文化并无专门研究,可以说是外行,但对文化问题的重要性还是能理解的。因此我很关注我们理论界、思想界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其中尤其是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讨论。因为,一个是我的专业,是我的信仰,是我六十多年毫不动摇忠诚不渝为之献身的理论事业;另一个是我的文化之根,是世世代代用文化乳汁哺育我们的精神母亲。我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贬低中国传统文化,数典忘祖我就不是一个中国人。对我来说,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孰轻孰重的问题,只存在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它们两者关系为轴心展开的。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但我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转化的理解,以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来提高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甚至文章的写作风格。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可以说,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已经开始,只是由于时代条件变换,时起时伏,时隐时显,时高时低,但从未断绝。有人至今仍然责怪,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打断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衰落的罪魁祸首,马克思主义取代了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打倒了孔夫子。我把此种说法归之为奇谈怪论。
是什么力量在挑战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说到底,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更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发展陷于危机的结果。西方工业文明压倒中国农业文明,资本主义的西方战胜封建主义的东方,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风雨飘摇已经成为随时倾倒的破房子,最善裱糊的李鸿章等人也裱糊乏术,中国面临存亡继绝。在这种社会危机面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儒家学说自然会失去它原来地位,长期被供奉在孔庙中的孔子也失去了它至高无上的思想权威。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故,中国传统文化良莠难分,玉石俱焚,一些过激的思想难以避免。
正是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既纠正了“五四运动”中某些片面性观点,又反对全盘西化,不仅解决了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也解决了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事实证明,不是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中断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不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自身就是在人类全部知识基础上,尤其是十九世纪德、英、法思想文化成果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反对过德国的文化遗产,相反强调德国工人阶级要继承德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强调德国的工人阶级是德国传统文化的当然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笼统地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毛主席的文章、讲话,都很重视传统文化。毛主席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虽然在实际政策中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有过左的错误,但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当然继承者,这个原则是不会变的。
我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重视文化,但不赞成“文化决定”论;我重视地理环境,但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从文化史来看,河流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几乎四大著名文化形态都与河流不可分。古埃及的文明得益于尼罗河、巴比伦文化得益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谓两河文明。古印度得益于恒河,中国得益于黄河。希腊虽然没有河,得益于爱琴海。从人类文明来说,无论是农耕还是贸易都得依靠河流。可是四大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从无中断。而其它则不然,尼罗河依然存在,但当代埃及与古埃及不是一脉相承;两河流域依然存在,但叙利亚并非当年的巴比伦;爱琴海仍然是爱琴海,但当代希腊已无当年的古腊哲学文化盛况;恒河仍然是恒河,但当代印度并不是古代印度的继承者。
只有中国文化是数千年,一脉相承。只有中国,黄河仍然是黄河,中华民族依然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为什么?有学者说,是因为中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当然正确。可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一以贯之,不能单纯归之于文化,而要同时考察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总的说来,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并没有发生长期分裂,它始终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由各级郡县制支撑的统一的国家。虽然存在过不同的民族政权,但统一的中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中国也有过短暂分裂,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仍然是一个中国,仍然是尊孔,读儒家经典,中华民族文化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分裂就不会发生国家的分裂,反过来更可以说,只要国家不分裂,就不会发生文化中断。其它几种文化的断流,都是因为原有帝国的分裂或被征服。国家分裂,必然是原来文化碎片化或断流。
我们要区分国家与政权。中国境内有过多种政权并存,有过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这只是当皇帝,可中国仍然是中国。王朝可以更替,政权可以易手,皇帝可以是少数民族,可文化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当的都是中国的皇帝。因此宋元明清是一脉相承的,属于中国历史。元人代宋,清人灭明,只是改朝换代,而不是国家的改变,照样拜孔子,读四书,开科取士,吟诗作赋。清朝历代皇帝就汉化程度说,与汉人皇帝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文化修养比有的汉族皇帝更高。因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它属于政权的变化,王朝的变化,而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中断。
我发这段议论,意在说明任何真正爱护中华民族文化的人,必须是同时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必须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分裂,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碎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中断。在当代,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永不断流。这就是我为什么大声疾呼,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原因。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先达所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一书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