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浩若烟海、百家齐放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植根于道家的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其切合实际的入世态度,平易近人的入世法则,成为继中国传统道家学说之后以显学泛波于世的著名学说。其独特的“三功”: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四步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历久弥新,并且远播世界各地,深受历代各阶层人士的喜爱。究其原因,就是儒家的经典论著,记述了中国传统上关于如何实施美德修养的论述。儒家的代表经典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礼记》《诗经》《尚书》《左传》。其中《论语》又堪称儒家的圣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儒家的经典和思想,受到了不正确的对待,认为学习传统儒家文化便是倒退复辟。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认识不断的深入和客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思想精粹部分,理应服务和惠及现代的社会,那种冒然的为儒家文化唱复辟、颂挽歌的极端的做法,当然也不被新时代和潮流所接受。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1994年10月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以完善主体道德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修养和对他人、国家、社会应有的义务和应负的责任联系起来。这在当前市场经济和商品生产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对于我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引自《孔子研究1995第一期》)在不断深入的读书思廉活动中,我常常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内心浮躁,热衷虚夸,读书读个皮儿,看报看个题,是不是导致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呢?
有一位因为贪污挪用公款而被查处的省直某企业领导,平时最关心的事,第一是自己的小胃口和小身板儿,第二关心的是自己的小家庭和小生活。唯独私下里与人谈起读书学习的事,就邹起了眉头,说:“最打怵的就是读书,太忙,没时间。”就是这位口口声声太忙没有时间读书的领导,不惜动用二十几万的公款,去混所谓的EMBA证书。不惜耗费每年近百万的公款,整天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不独有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某省直企业的领导者,不打扑克牌、不搓麻将,有时间就读书学习。并且带动周围的同事坚持读书,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有正气,爱学习的经营团队。仅仅靠单纯的读书,固然解决不了腐败问题,但是,坚持读好书,并且养成读书的习惯,对于个人品德的修养,美好愿望的激发,工作能力的提高都还是益处多多的。
那么,儒家经典又是如何教育人通过读书来达到修德的目的的呢?依笔者个人粗浅的读书体会,不妨冒昧地将其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读圣贤书明端正理,确立有意义的人生方向
孔子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人性的软弱,他在论语中说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所以儒家把修身当作第一件头等大事来抓,这就是著名的孔门风范,论语是这样论述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白话翻译,可以做这样的表述:“吃着粗粮,喝着白水,心情坦然地枕着胳膊,悠然地休息,其中的乐趣真实无限啊,而那些通过不义不正当的手段和方法去获取非法财富与尊贵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淡然。”孔子不仅自己为人师表,亲做表率,他的学生颜回,更是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孔门风范,被后世颂为颜回精神。论语上是这样记载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白话译文:贤德啊!颜回!生活上到了仅仅是一篮饭,一瓢水,更别提有副食品的境况,居住的条件也是恶劣,用今天的话说是住在棚户区的小破胡同里,别人看了都认为难以忍受,而颜回却是穷且志坚,困苦难改其求知求学的志向,颜回,真是一个难得的贤人啊!
人生在世,曲折坎坷是必然,在面对成功与得意时,以淡然的心态对待之,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和失意,能够用一种坦然的心态迎接之,这种悟然的德行修养,离开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滋养,离开自觉的读书明理,修德养性,又到哪里去寻找呢?儒家经典教育读书人,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荷之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林则徐等无不是饱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优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范仲淹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咏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写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书就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这样的名言警句,史不绝书,不胜枚举,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最好的诠释。
二知行合一,契于圣贤仁义之规矩
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是完全建立在个人自觉的理性基础之上,不靠外力的推动和约束。也就是说,儒家先贤在经典中,教育人不能只讲大道理,说空话,只讲不做,重要的是亲身实践,也就是儒家先贤所教导的“知行合一”要“吾日三省吾身。”使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契合于圣贤仁义之规矩。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在教导圣贤仁义之规矩时,指出:“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似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引自中庸)规矩在人定,实行靠自觉,所以,孔子更是语重心长地教导:“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古人读书学习,到了发现一件有利于德行修养的善知识真道理,便牢牢地铭记在心里,而不让它忘记的地步。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计问题百出而时刻缠绕和困扰着人们。在这种情势下,克服困难,挤时间读书,合理地安排时间读书,通过读书修德,平衡心态,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自觉自律的能力,就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前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因为受贿、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处没收全部个人财产。他在被审查期间,写下悔罪书,其中与所有的贪官悔罪书一样,不无例外地写道:“由于放松思想改造,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没有经得起考验。-----整天忙于具体的业务,很少抽时间认真读书学习。马列主义的书不怎么读了,有限的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很少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由于放松了学习,思想觉悟越来越低,自我约束能力也越来越差。”所以说,读书知耻,读书思廉,读书思危,读书而后知不足,实在是做人一生的必修而永无止境的一门功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