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关于仁,我主要从历史意义方面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如老子所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认为是“礼崩乐坏”。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正走向解体。在大道不行上德不再 礼制崩溃 乐制破坏的情况下,孔子提出并推广仁——忠恕的文化,具有开创性意义。总而言之,孔子仁的思想具备人类人格文化的完整形态,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当代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仍有积极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具有超时空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