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宗旨 [复制链接]

1#
一、吸取圣贤智慧
智慧不等同于知识。智慧是主体的、内在化的, 获得智慧有两个途径:一是由自己的直接的生命体证而获得;二是来自于圣贤的间接的生命体证。一个人生存在有限的时空中,生命体证是极其有限的,因而智慧是有限的。在中华民族上万年文明发展历史过程中,无数圣贤英烈通过自己的生命体证而获得的智慧,保存于中华义理经典之中。故,通过中华义理经典教育,使历代圣贤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 伏羲 、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康有为、孙中山等历代圣贤,为我们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智慧体系
  二、培养人格品质
   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道德思想体系,即孔子儒家思想,不幸的是,孔子儒家的道德思想体系已退出了中国的现实生活,香港《东方日报》2011年4月19日刊出《中华民族向钱看到了最缺德时候》,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三、安顿身心性命
   唯有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足以中国人的安顿身心性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只能由中华文化来建立,而不是由外国文化或政治文化来建立。在中华文化中,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只适用于少数群体,可用于建设少数群体的精神家园,儒家文化是适用于每一个中国人,故只有儒家文化可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可以让人民选择是通过儒学还是通过儒教建立精神家园。
四、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何处找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我们很难全面地看到,看到了我们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到中华义理经典中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即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
五、树立核心价值
    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在何处?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导师,就在于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存在于历代圣贤英烈的品德中,表达于历代圣贤英烈的言语中,显现于历代圣贤英烈的功业中,从而成为永恒,成为不朽。叔孙豹提出“三不朽”:“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圣贤英烈已逝去,但精神永存。中华民族核心价值通过大量经典文献保存下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而“五常”(仁、义、礼、智、信)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我们要否定“三纲”,弘扬“五常”。
六、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传统的分类是经、史、子、集,我们将中华经典分为三类:中华义理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朱子语类(性理篇)》、《传习录》、《老子》、《庄子》、《坛经》、《菜根谭》、《弟子规》等。中华文学经典:《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典、四大古典名著等。中华历史经典:《春秋》、《史记》、《汉书》等。毛泽东只读中华文学经典和中华历史经典,而不读中华义理经典,没有通过对义理经典的学习认同中华道统,这是他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要防止文化大革命再度发生,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并且推广中华义理经典教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