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礼,是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拜师之礼。束脩为十条干肉,是古时君臣、亲友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礼记·少仪》称:“其以乘壶(四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脩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脩、一犬。”古时,男子15岁入学,入学时须交束脩,以作为付给教师的酬金,所以“束脩”也常用于上学的代称,或作为年满15岁的代名词。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论语·述而》)入学缴纳束脩,以作酬谢教师的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而发展演变成一种学校的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崇高风尚。当然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以束脩为礼物,其后未必如此,可“束脩礼”的名称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古代学生入学所行的第一种礼节,实际也使学生自入学之初便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