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者追求多个层面的和谐,主张贵和有度。“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以“道”作为最初本源和内在支配者,认为世间万物存在着互联、互动的密切关系。《老子》一书中指出:事物的对立双方存在着辩证关系,它们相互联系、转化。老子认为只有懂得“反者道之动”才能称之为明白、明智。老子的和谐思想被后人继承和发展,东汉时期的《太平经》中指出,世界包含着阴和阳两方面的属性,如果具有偏阴、偏阳的倾向,就不可能实现阴阳和合。作者从身心、人际、社会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和谐理想,将“中和之气”的概念与治国之道联系起来。该书中认为,阴阳和合而产生的“中和之气”是构成太平盛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和”是达到“王治太平”理想的良方,世界充满“中和之气”,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共,万物才能得以生长。这些主张中无不蕴含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