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仁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古之圣人孔子极为推崇“仁”。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等等
通过孔子的这些阐述,我们可以逐渐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仁”的概念。仁,从人从二,讲的就是使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爱人”为出发点,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可以通过“爱”与社会他人建立关系,推而广之,施之于社会成员,上至于君王,下至于黎民,都在“仁”所营造的“爱”的氛围中彼此沟通交流。通过“仁”,外在的等级制度被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从父义、母慈、友兄、弟恭,推而广之,就成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一切伦常都最终转化为主体自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