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哲学的智慧 [复制链接]

1#
哲学的智慧交融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活跃于历史的一粒尘埃和自然的一叶一花中,等着善于思考、追求智慧的人将它发掘,将它感悟。
在大学时期的学习,我开始正式地了解哲学智慧。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也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智慧,并非生涩难以理解,却也不是一刻能融会贯通。比如哲学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经典力学的运动定律是我已经学习过的理论常识,物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存在形式尚可理解,可若牵涉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思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不太好理解了。
古往今来,海内海外,都有着不少善于思考的人,这些人追求智慧探索世间的真理,发出了对世界本质的询问。西方有着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东方有着屈原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这是人类对哲学智慧最早的寻觅。冥冥千年历史,人类在不断探索求知,问题是否得解固然重要,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便是哲学的智慧所在。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加以拷问,哲学便是启迪我们向自己的存在发起探索、寻求生命意义的催化剂。
世间的哲学家,无论是春秋时期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还是哲学第一人泰勒斯对本原的回答“万物源于水”,
还是现代马克思的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历史瑰宝。生活处处都存在着与哲理相联系的事物,体验哲学的智慧需要我们处处留心。因为处处留心,所以孔子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因为处处留心,所以桓公在看到自己昔日栽种的柳树皆已十围时,发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悲叹。
   哲学的智慧让我们学会观察自然,从花草树木春夏秋冬中体验自然的美丽 ;让我们学会面对风雨,从气象万千人世无常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学会回顾历史,从加减乘除诗词歌赋中探索历史的奥妙。曾见过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因为你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这个世界未知地东西还有很多,哲学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去了解,去感受智慧的无限魅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