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子道德经》
作品相关 致读者
我们不应该以看不懂为借口拒绝去认识“道”。
老子所说的无为,事实,是不要逞强而为,而要以辅万物共成长以尽所能,生活中,我们不以个人得失为得失,而以宇宙万物得失为得失,这才是真正的天道,顺应天道才能求得永恒,这是无可争议!
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一个过客,完成我们过客的任务,便是尽我们曾经是这个宇宙的一份子。
对于老子的阶级性,其实我们也无需要去过多的猜测,他把握的是一个引导的话题,圣人,君主,统治者,管理人员,治人,事天,应该遵从的原则,愚蠢的人,总是在讥笑老子无为,无为,可谁又知道,人们的有为也不过是拆拆建建,看似有为,实似娱乐消费,并不是有为?
这是一套很通俗易懂的解读,文东以解决个人信仰,让自己摆脱低俗与烦恼为出发点,寻找精神的主宰,诚心静读,历时二年多,不断的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读。以求拯救自己的灵魂,净化自己的灵魂,我们从纯朴走向罪恶,如今也需要从罪恶走向纯朴,人沌洁走向肮脏,又要从肮脏中走出来,成就自己的净化。
愿“道”的智慧,带给人们安静详,慈爱与勇气,笑对生活,坚强的面对艰难困苦!
作品相关 空白
空白
正文 序
解读老子道德经,起因于对的那些份热爱,人活着,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通常很难去理解,我也一样,我们要去理解,总要有个路,我们东问西问,越来越糊涂,有些人甚至别有用心把你当傻子来敷衍,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我看过很多书,看完之后,留下一些什么,但是书越多,推积在脑子的不明白越多,出现了一种书读越多越糊涂的怪圈中,甚为悲哀,因此便想去读精一本书。看了很多,觉得《道德经》一起在努力引导你去理解一些东西,而不是强制你去服从什么东西,而且这本书确实很难读明白,所以便努力来细细解读。如今整理出来,统一成册在这里发表,希望能得到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同时在读通《道德经》的同时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
现在的世界很冷漠,我们需要知道是什么造成这种冷漠,人与人之间总是在互相算计,到底这种自以聪明的行为背后代表了什么,我的内心里很想知道。
结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的所看所想,完善着自己解读《道德经》篇章,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千年经典所揭示的人类秘密,我们的是聪明了,还是落后了,我们需要认真的一些反思,不是吗?
愿每一位看到这套解读的人,都能悟出自己的道,成就自己的德,创立自己的经,活出自己的完美人生!
正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读译]道似乎有具体的定义,但不是我们所能给出的定义,名可以给出个名,但不是我们所给出的名。没有名字在天地开始时,有名则是万事万物生成时,因此无是天地的来处,有是演生万物的结果,这两者之间,同出而意义不一样,同样是玄妙无比,无穷无尽,切是研究一切的门径。
[读感]古人言道,君臣之道,父子之道,为名,功名荣誉。老子讲究人之修生,万物自然,阴阳之数,事有调和,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言道,但非所言之常道可以计,自古之道,有很多服务于某个利益团体者,强作说词,调拨愚名,为一已之私兴师动众,切在王者更替之中,转变着道之所载,正是非常道也。道之生,名之出。
“名可名,非常名!”古人重名节,但在服务对象更替里浮沉消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不重名者,当不知为何,好名,恶名,谁能说清,自古以来,历史评说,来到当今,更是名至不归,多少人在那里做着毁名灭道呢?名之变,事之变,推演及今,也不是世人所能理解,正应佛言性由心生,确也不是道由心生,名由心生,此正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用在人心之中,即可毁灭又可创造,在旧名灭亡,新名产生,社会也如此,旧的去了新的来,天道往复,夫复如此。
当我们在嘲笑着古人可笑的君臣名节这时,老子已经在对此不屑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名,皆因万物之始,没能有其名,待要有名之时,就如母生子女,取个名字作个辩别,或者也是分个清楚,谁归于谁,不过是个记号。正是人生一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节财富,也是随风而去。名之一途,如财之一路,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存世间,也为他人嫁衣,添些谈资,有与无又有多大区别。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文言精妙,在于,妙与激,倘如婴儿在胎中,生之妙便在这胎中一变化,生命孕育,万物进化之妙,便在这成与不成之间,给你多少无到有之妙,有便得了,但观其徼,人生出来,长的很快,但在这世间演变生长,终要独立于万特之间,此名常有,便见其独立于斯。无由其妙,有则其变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道与名,同出而异名,可以让你摸不清头脑,但事实上,道与名则也是常无,常有之妙,道生之时,无名,名之生道名,名服务道,道生出名,无名归道,可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与名相生相依,相存相亡,常无则见其妙及生道,常有激其生名,分出万物。
世间之事,福祸相依,好名恶名,正如佛家,色即是色,空即是空,似也同出其理,阴阳变化,万物融和调生,不正也是道之始,名之徼而消于道之始。
世间情事,感悟于天地之间,激发于心,慨于世,而感于众,观其妙,观其激,兴衰便在其中,可有,可无,有到无,无到有,也正是万物始终一个往返过程。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人生之事诸多变幻切是不需要逐摸出最后一个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