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复制链接]

1#
君子的美好品格都是开始于《诗经》的学习,孔子删减编辑《诗经》,其目的就是为了教化百姓,遵守伦理规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说明《诗经》不仅能够教给人们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并且能够给人生价值观做一个明确的引导作用。君子的美好品格的确立是从“礼”开始的,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周始,礼制被确立为制度,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的步伐,礼制被诸侯们争相而起的叛乱所破坏殆尽。到了春秋时,孔子主张恢复礼制。礼仪不仅能够规范人们自身的行为,保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还能维护社会稳定持久的发展。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早逝,因家穷而买不起棺材,颜回父亲去求孔子 ,但是孔子拒绝卖掉自己的车来安葬自己的学生。在孔子看来,礼制必须要严格遵守,一旦礼制被打破,那么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论语•八佾》中大部分提及孔子对礼制的维护,以及对季氏等人僭越礼制的批评。君子的美好品格形成于“乐”,“乐”的本质实际也是维护礼制的,礼乐一体化,“礼”作为一种规范,类似于现代的法律,而“乐”是起到感化作用,通过音乐感化人们的内心来使人们遵守礼制,维护社会基本的稳定以及正常发展。“诗”、“礼”、“乐”都是通过教育个体来达到群体的和谐繁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