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仪 [复制链接]

1#
(一)尊敬原则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尊敬最为重要,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彼此间相互尊敬才能保持愉快的人际关系。所以,尊敬是礼仪的核心与重心。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处于平等地位,不管种族、国籍、肤色、社会地位如何,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二)自律原则

礼仪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自律原则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和自我反省,同时更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礼仪就像一面镜子,对照礼仪这面“镜子”,人们可以发现自己形象的“美”与“丑”,从而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38页

(三)宽容原则

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操,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允许别人有行动与见解的自由;就是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每个人的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不同、阅历不同,判断是非的标准也不同,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或传统观念的见解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在人际交往中,对不同于自己的见解要多容忍、多体谅、多理解,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刻。

(四)适度原则

战国时候宋玉曾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谈到女子的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他认为东家之子的美恰到好处,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这种适度美的思想,也同样适用于交际礼仪。适度的原则,就是要求应用礼仪时,必须要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要注意把握分寸。凡事过犹不及,在人际交往中,该行则行,该止则止,适度为佳。

(五)从俗原则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礼记·曲礼》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只有尊重对方特有的习俗,才能增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真诚和善意,才能有助于我们交往顺畅。

(六)真诚原则

真诚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做作。交际活动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过程,如果缺乏真诚则不可能达到目的,更无法保证交际效果。因此,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