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复制链接]

1#
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董仲舒出生于家有大批藏书的大地主阶级家庭幼年好学。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的国相,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元光元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汉武帝太初元年,董仲舒病逝。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也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谋求改进。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阶级矛盾日益剧烈。他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有进步意义。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明的主要内涵。
董仲舒名言;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