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老“了吗? [复制链接]

1#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孔儒文化对现在的社会 不具有现实意义,孔儒文化也应该像孔子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真的应该如此吗?这很显然是一种偏颇的观点,可能孔子的某些思想只适合他那个时代的要求,但是他的儒家思想以及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仍应该指引我们的前行。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以仁为核。
         ”仁“从说文解字来讲,仁乃“人”+“二”,可以理解为二人相处之道!那么二人相处遵循的道是什么?在易经里面,“一”代表道,“二”暨由两条大道组成,暨天道与地道,人必须在我们生命的道路上,不断的遵循天道地道这些自然大道来立于世,如此能修成“仁”;如若更精进一步,当我们的修炼达到一定境界,那么人就立于天地之间,成顶天立地真丈夫,就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王”。“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对”仁“字的完善使得仁字更生动更日常化。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仁字的现实意义在今天的作用仍不可忽略。孔子不”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