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儒家思想长期作为主导思想而存在。即便是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数国人骨子里装的,还是儒家那一套;真正实施的,也还是儒家那一套。一些人用儒家思想装饰头脑-----很抱歉!我只能用“装饰”,却并不去深究为什么要学它?它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在哪,错在哪?古时可取之处,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可取吗?……他们只依赖于习惯,感性的认为它是天经地义的,不容辩驳、不容置疑的。如果有人产生质疑并提出疑问,在他们眼里,这人就是大逆不道,背叛祖先,不仁不义不孝,甚至要遭天谴。仿佛没了儒家思想,中国人就没了祖先,就不是中国人了。
然而在我看来,儒家思想恰恰应该和孔孟程朱等一块儿躺进棺材里长眠,以为现代国人的自由思想让道。当然,有一些类似考古学家的研究所谓国学的学者如果对儒家感兴趣,可以继续研究,但请不要拿出来发扬光大,腐蚀、禁锢人们的头脑。言归正传。我只就事论事,客观分析儒家思想最主要的四个弊端:
一、违背了生命平等和个体差异性及自然属性的本质特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生命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儒家思想却舍本逐末,以权力的大小高低建立起一套极不平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并扼杀人的个体差异性,竭力要求各项行为准则的同一。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之处:当建立等级制度时,孔老似乎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此差异不属于本质特征);而在各项言行(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等要求上,又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性,一棒子挥下君子当如何如何,如何如何是小人,对于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类,硬是斥为奇技淫巧。
二、儒家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却忽略了人的自然属性。前面已经提到过,自然属性是生命的本质特征。首先,人是自然人;其次,才是社会人。儒家不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属性,却只片面强灌社会属性(且仅是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的社会属性),犹如空中楼阁,势必塌下来压垮扭曲人的天性个性人性理性。比如: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得如此伟大,却尽是社会任务,而且是较为单一的社会任务,即:家庭和社会管理,说白点,就是赤裸裸的政治;全然不管不问首先个人的本能欲望、先天兴趣是什么,一个人适不适合从政,今天吃得饱吗?明天有地方住吗?后天怎么生存下去?……一代一代的儒生们只管捧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为将来进京赶考、为官从政作充足的准备。至于生活的其它乐趣,探究大自然的种种奥秘,从事其它的社会劳动等等等等,与他们何干?!又比如:“妇从夫,夫亡从子。”此妇在这里还有自然属性吗?我们知道,她首先是她!是一个人!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丈夫的妻子,儿子的母亲。作为个人,她有她选择的权利,可以从,也可以不从;为何却只有从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