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庸之道,一般人都会理解为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并把这种思想当成华夏文化的根本思想,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这是现代人对孔子的严重误读,中庸之道真正的的意思是庸中之道。
古代汉语有很多和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和组词方法,拿中字来说,它的组词方法就和现在完全不同,带中的词语一般都是定语前置,比如说中国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就是国家的中心,《史记》记载: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之中国,践天子位。”这里的中国就是国家中心的意思,而不是中心的国家。同样,中华在古代是华夏中心的意思,而不是中心的华夏。还有中路、中心,也都是这样的组词用法,《诗经》有云:“胡为乎中路?”这里的中路就是路的中央。《水浒传》里宋江曾问吴用:“你的中心是如何想的?”这里的中心是心中的意思。所以在古代汉语中,中国就是国中;中华就是华中;中路就是路中;中心就是心中;中山狼就是山中狼。如果按现在的语法,都应该把中字挪到后面才通。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中庸之道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就是庸中之道,庸是个名词,作平凡、简单讲,中庸之道就是平凡中的道理,也可以简单的翻译为哲学,因为哲学就是从平凡简单的现象中推导出来的道理,在古代汉语中没有哲学一词,古人就用中庸之道来指代朴素的华夏哲学,并不是指具体的哪一个道理。
孔子的思想是朴素的,不同于老庄的玄虚,也没有现代人理解的那么复杂,把所谓的中庸之道理解的那么玄而又玄。孔子的思想也是全面的,不局限于一种思想,孔子的各种思想在论语中都有阐述,不必单单分出一个中庸之道来,孔子也不会单单拿出一种道理作为他的主要思想,因为任何朴素的思想都很重要。如果真要分门别类,为什么只有中庸之道,而没有君臣之道、文武之道、阴阳之道、学习之道?难道这些道理都不重要?就中庸之道重要?况且孔子并没有对中庸之道做更多的阐述。
为什么我们会误读中庸之道,其根源在于满清的文字狱。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在屠杀了大部分华夏的知识分子后,又把毒手伸向了华夏的历史文化,通过阉割篡改优秀的华夏书籍来毁灭华夏文化,扼杀华夏的民族精神,阉割华夏的民族个性。可以说现存的古书无一能逃过满清的毒手,被焚毁的书籍更是不计其数。满清是不会让华夏儿女有任何优秀文化的,他只要你有奴才思想就可以了,所以满清留下的文化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具体思想的太监文化,好的文化都被他们阉割了。我们今天读的孔子早已是残缺不全的孔子了,真正的孔子思想早被删掉了。我们对满清文字狱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满清遗留的文化要抱有七分否定、三分怀疑的态度来审视,不能让它们再毒害下一代了。
我一直认为愚昧不是人民的错,谎言重复一千遍就真理,重复一万遍就成了挥之不去的咒语,人民没有办法摆脱统治阶级的咒语,统治者让你听什么你就得听什么,让你接受什么文化你就得接受什么文化,人民没有选择的余地。比如超市卖的全是毒奶,你有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