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产生一系列的诸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全球化现象,出现了货币、商品、服务、工作等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全球化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对当前我国体育伦理的构建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体育市场的职业化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体育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关系,使得我国体育伦理道德受到严重冲击,体育市场的职业化使一部分人丧失了最基本的体育道德准则,中国传统伦理规范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黑哨、假球让人震惊的问题。
当前构建我国体育伦理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中国体育的现实,吸收国外先进的体育伦理内容,使之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和执法,塑造法律信用和个体信用,增强个体的道德使命。建立良好的政府和体育团体及个人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构建适应当前形势下体育伦理道德规范,用以协调和规范我国体育团体、运动员的行为准则。
当前,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不同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体育市场化、职业化所带来的“黑哨”、“假球”等违背体育伦理的问题,凸显当前我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伦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海外军团”现象只是我国竞技体育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张怀承教授认为“当历史的发展由一种社会形态跃进为另外一种形态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有的伦理道德无法调节这些新的关系,更不能给人们提供对现实解释的价值工具和精神支撑,于是必然会出现与新社会想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形成新的伦理道德体系”。我国体育伦理构建始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以“祖国至上、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和“敬业奉献、公平竞争、争取先进、文明礼让、胜不骄败不馁”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伦理道德规范,但是并没有涵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伦理的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转型期,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社会转型时期法制不健全甚至缺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的伦理道德缺失也是事实。当前中国体育正在融入第二次体育全球化的浪潮,体育的外沿不断延伸,原来的体育伦理道德面临新的问题,因此,重新构建体育伦理体系显的尤为紧迫。
因而,我国体育伦理的构建应以当前的新形势和面临新问题为出发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用辩证的方法构建我国体育伦理道德规范。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面临社会的快速转型,各种观念发生激烈碰撞。作为我国优秀人才队伍,运动员应树立高度的职业道德,具有奉献精神,为国争光,实现人生自身价值,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转变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做好退役运动员各项保障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帮助运动员在社会的舞台上实现自身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