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经典 仁 [复制链接]

1#
“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这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其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有仁德之心的人也成为大家推崇学习的对象。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  伯夷和叔齐两个人是殷朝末年孤竹国的两位王子,他们的宽容和大度就是孔子推崇的。他们曾在孤竹君死后,为了君主的位置互相谦让,都不肯担任国君,竟然一起逃出国去。有这样的胸怀,再来看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愿意宽恕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最终他们也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尊敬。  在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师任安很瘦世人推重,诸葛亮问世人,“这个人有什么特长吗?世人达到:”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错。”这样可以看出,忘记别人的过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伯夷叔齐能不记旧怨,仇恨就减少了。宽恕是中美德,尤其是在有修养、高尚的人中间是不可或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