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如果在18世纪,没有那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没有那些热情澎湃高举自由平等旗帜的哲学家们,我们的社会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18世纪,是动荡的100年,是百家争鸣的100年,正是这100年里,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有太多太多。
伏尔泰,他是这场轰烈的运动中的旗手,是法兰西的思想之王,是欧洲的良心。他本是富裕家庭里不忧柴米不忧吃穿的少爷,却毅然决然地拒绝父亲平稳的工作安排叛逆地选择做一个诗人,为捍卫真理“面临一切,对抗一切”。这正正应了他的那句著名的话“不是事业为了思想,而是思想为了事业。”因此,少年时期的他很少去上学听课,经常写一些讽刺即景诗来抨击社会的丑恶。
正如伏尔泰所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当时丑恶的社会和黑暗的大环境注定了他作为诗人的道路不好走。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法国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然而就是在这11个月里,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下,伏尔泰完成了他这生中的第一部剧本《俄狄浦斯王》。1718年秋,这一部在环境恶劣的巴士底狱里完成的巨作在巴黎上演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伏尔泰也因此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思想像胡须,不成熟就不可能长出来。”1726年-1728年,伏尔泰因贵族的诬告而被驱逐到英国,而正是这一段时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他的思想也生长至了成熟期。在英国的3年,他详细地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
自由与平等,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简单的词语,在当时却是来之不易。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们经过了千辛万苦,挥洒了多少血汗,硬是要将社会改变成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