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者,心之中正也,华夏千年,忠者辈出,君不见苏武牧羊节杖向秦,君不见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不见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君不见岳武穆精忠报国传千古。
忠,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原指心态中正、立正纠错,作为道德概念,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后在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等少数正确解读之外,多被严重错误解读,并产生了极坏的社会结果。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
从小篆的造字可见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古人谓: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
诚如《大学》所言「致知在格物」――革除私欲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因此无论我们是做大事业的,还是在平凡职位上的,要想真正做好,须臾都不能离开忠字。
故,吾之大学生,于忠之一字当明辨而择。忠于国忠于亲忠于学忠于己,方不误坦坦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