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孔子讲孝道的地方很多。有故事。比如,《家语》中记载的有一个儿子举报父亲,孔子并没有处罚,而是把他们关在一起,最后就撤诉了。我们现在的法律不是也加了一条,亲人可以不出庭指证吗?另外,孔子还说过自己的弟子曾子。曾子因为干活是铲断了几颗瓜秧,被同为孔门弟子的父亲曾皙用木棍猛打。孔子批评他,老子打你怎么不跑?别愚孝好不好?
也有言论。
“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说实话,孔子讲孝道的地方很多。有故事。比如,《家语》中记载的有一个儿子举报父亲,孔子并没有处罚,而是把他们关在一起,最后就撤诉了。我们现在的法律不是也加了一条,亲人可以不出庭指证吗?另外,孔子还说过自己的弟子曾子。曾子因为干活是铲断了几颗瓜秧,被同为孔门弟子的父亲曾皙用木棍猛打。孔子批评他,老子打你怎么不跑?别愚孝好不好?
也有言论。
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予④之不仁也!子生三 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④于有政⑤。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呵呵!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把《论语》中的“孝”整了一遍,可能还不够全面。
不过,最后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孔子讲孝道中最难做到的是: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理由吗?孔子骂得最狠的宰我给了我们答案。同时,历代帝王将相不都是在遵循着三年之丧的旧俗吗?有一个人特别例外:张居正的“夺情”(父死,不回家奔丧),是不是要了张居正政治老命,并且要他一生都有阴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