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的仁 [复制链接]

1#
“仁”可以说是儒家的核心,这个“仁”跟道家的“道”,佛家的“真如”,还有西方哲学中的“本体”,基督教中的“上帝”,伊斯兰教中的“真主安拉”其实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说法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仁”被孔子作为人在社会领域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仁者爱人”这跟基督教所提倡的“博爱”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境界的不同。孔子的“仁者爱人”更多的是站在治世的角度来阐述的;而基督教的“博爱”是站在了个人的角度来入世的;道家的“道”是站在了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来展开的;佛家的“真如”是站在人的精神领域展开的;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也是停留在人的精神领域,但更强调人心对真主安拉的信力。

“仁”作为儒家的理论核心,其旨归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社会层面说,“仁”是社会的最高准则,社会的发展达到这个准则就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仁爱,并和谐相处。“仁”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遵循“仁”的规律,社会就会和谐发展。

二、从人的层面说,“仁”是人的生命自我的最高体现。达于“仁”的境界,则人才会“仁”者爱人,才会“仁”者无敌。孔子把“仁”上升到了人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道德境界。人甚至可以为达到“仁”的境界而“杀身成仁”。

三、从本体层面说,人“仁”是世界的本源在社会层面的最高体现。《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从古人的述说中可以知道,“仁”跟老子的“道”是一致的,老子的“道”是从人和自然层面讲的。而孔子的“仁”是从人和社会层面讲的。只不过是一体的两个面而已。

“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虽为一家之言,但在社会的层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仁”的学说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