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几次伦理与礼仪选修课,自己从中体会到了许多自己从未去深入了解的东西——礼仪。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是在讲一种人与人相处的规范,即合礼。礼仪就是规范,这种规范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稳定下来并为大多数国人所接受并实行。遵守这种规范,就可以建立一种健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使人际关系失衡,从而造成混乱、紧张甚至冲突。《论语·学而》中,孔子的学生有子也说:“礼之用,和为贵。”这个论述更为直截明了,它道出了“用礼”的目的,即达到“和”的人际关系的状态。“和”其实就是和谐。这是从古代贤圣中了解到的礼仪的知识,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过程中一直都需要去遵循的东西。
所以,礼仪在人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对每个个体的人起着规范作用,教导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做才是合乎规范的,才是礼仪所允许的。因为礼仪作为一种规范和程序,它是一种凝固下来的文化传统。它反映着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一些事务的固定的看法和价值取向,千百年来,人们都是在这种传统的流演中生活、工作着。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礼仪首先表现为对人的行为的规范。规范就是要人们的行为合乎某种传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