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正是孔子开创的中华经典教育的主要目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这说明孔子教育的重点就在于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养。“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论语?阳货》)即使是文学经典的学习,主要目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运用诗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德。朱子说得很明白:“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名声,取礼禄而已也。”(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台湾地区1995年所修订颁布之《高级中学国文科课程标准实施要点》中教学目标第三条即明定:“研读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赋予现代价值观,培养伦理道德之观念,爱国淑世之精神。”
现代学校教育与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基本功能不同。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的意见是:上策是:将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纳入到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同时在家庭教育、书院教育、私塾教育、员工培训中开展中华义理经典教育。下策是:在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尚不能纳入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之时,在家庭教育、书院教育、私塾教育、员工培训中独立开展中华义理经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