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的“仁” [复制链接]

1#
仁”,“仁者仁。“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是"反映的是人的本质,或者说是做人的道理。那么,这个本质和精神在孔子认为看来应该是爱人,即人应该有一颗“泛爱众”的善心,相互之间相亲相爱,而不是相互杀戮。所以说,“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
    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