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学国学、悟国学、用国学,愿大家在这片园地能感悟国学的魅力,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收获人生的财富。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2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3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35、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
37、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8、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9、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4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44、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45、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6、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7、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8、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49、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0、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51、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52、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3、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54、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5、老子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56、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7、老子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8、老子曰: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59、老子曰: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60、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61.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62.老子曰: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63.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
64.老子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5.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6.庄子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67.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68.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69.庄子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70.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1.庄子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72.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73.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74.庄子曰: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75.庄子曰: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76.庄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77.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78.庄子曰: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79.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80.庄子曰: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81.庄子曰: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82.庄子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83.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84.庄子曰: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自见而已。
85.庄子曰: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86.庄子曰: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
87.庄子曰: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愧穷
88.庄子曰: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89.庄子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90.庄子曰:“大惑者,终身不解。”
91. 庄子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92.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93.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
94.庄子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
95.庄子曰: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
96.庄子曰: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97.《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98.《庄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99. 《庄子》: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100.《庄子》: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101.《庄子》: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
10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103.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
104.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105.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
106.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
107.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
108.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
109.《庄子》: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
110.《庄子》: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111.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112.《庄子》: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113.《庄子》: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
114.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115.人之于知也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
116.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
117.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118.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
119. 《庄子》: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
120.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121.《庄子》: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122.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123.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124.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25.《庄子》: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
126.《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127.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
128.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
129.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
130.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其天。
131.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
132.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
133.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
134.《庄子》: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
135.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136. 《庄子》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
13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38.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139.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140.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
141.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
142.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
143.不累不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
144.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