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中国人的所有哲学是人生哲学,只讲做人伦理的道德,讲做人应该怎样。这里讲“礼”不光是礼貌、礼节,而且包括了形而上的哲学。儒家的解释讲:“义者宜也。”恰到好处谓之宜,就是礼的中和作用。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墨子的精神“侠义”,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中国人有这个性格,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卖命,这种性格,有时候比儒家的影响还要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就可看到:老百姓为国家民族牺牲的精神,非常伟大,就是中国文化的表现。
《论语》中的子路也是这样的人。“言可复也”,守信的人,不可讲空话,因为讲了的话要兑现。我们知道,中国自古就是“礼义之邦”,现在很成问题。譬如,过去遇到人打恭,再变成十五度的半鞠躬和握手,又变成现在的点一个头。现在我们见面施礼的动作,不知道是哪一套了,感慨尤深。看结婚礼仪,过去拜天地、拜父母,后来改成文明结婚,新娘穿白婚纱,这是我们过去的孝服;还有男傧相,拉纱的花童,这叫文明结婚、婚丧从简。信的格式不会写,礼貌不懂,不知道进退应对,不晓得席位尊卑。所以我们自称“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反省起来,是很难过的,非常沉痛的。为了民族的文化,这些方面是要注意的,我们大家一起来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