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复制链接]

1#


远古的祖先使用语言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与自己的同伴交流、互换信息、表达自己的喜怒哀惧等情感而已。语言纯粹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附属于人的存在物。而后来说话的人多了,思想也跟着复杂了,语言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有时候语言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拯救一个人。它是一把双刃剑,攻击敌人的时候,也会可能不小心割伤自己。我们生活时代,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语言借助于高科技的媒介的力量,以更加可怕地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总有某某明星因长期受不了各种流言蜚语和不实绯闻的谣传而选择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的人生的娱乐新闻。人言可畏!可将原本虚有的东西,说的跟真的似的。所以,言既然说出口就因该出自真心、真意。虚情假意、不符合实际的话,不仅欺骗、伤害了无辜的人,也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以“信”作为自己语言的出发点,不是信言就闭口不谈。不然会产生蝴蝶效应,明明是一件小事,由于自己的无心误传了,那就是会有一千个统一误传,就产生巨大负面的影响,更甚危及他人的性命。这始终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悲剧。留一片清静给别人的同时,让自己的良心也免遭谴责。

分享 转发
TOP
2#

言与不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交浅而言深。明明只是与他人只有几面之交,和别人呆在一起超过1分钟,就会向别人敞开心扉。不管别人愿意听否,滔滔不绝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告知他人。对别人更是掏心掏肺。事后往往是追悔莫及,后悔自己如此冲动、幼稚,把不该说的、该说的统统都说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最基本方式,很多时候可以将你的为人处事向别人暴露地一览无余。别人也将轻而易举地掌握你的软肋。或许某天,你被别人套了陷阱深陷困境,你也浑然不觉。把敌人当朋友。所以,一个人为人处事,注意拿捏好说话的分寸。“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什么时候可以畅谈阔论,什么时候应该闭口不谈。言与不言,取决于当下的时机和境地。时机对了,话头自然转向你,与别人能够情志相投、融洽相处、相谈胜欢;时机错了,别人以虚情假意敷衍你,自己也深感无趣,就此作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