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是意义,“理”是道理。义和理无形无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表述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象数和义理可以看做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如对乾坤两卦的理解,取象说以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而取义说以乾为刚健,坤为柔顺。乾之所以有刚健之义,坤之所以有柔顺之意,就是因为日月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周而复始,从不间断,且威力强大。就是因为他能顺承天体的运动而生化万物,这就是所谓的“理”。义理学派就是注重发掘《周易》的卦名、卦爻辞和卦爻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的学术派别。
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四库全书提要》将这个派别的创始人确定为魏时的王弼,将继承者确定为宋朝的胡援、程颐、李光、杨万里。
唐朝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背图》、宋朝邵雍的《梅花诗》、明朝刘基刘伯温的《烧饼歌》和《金陵碑》(又称“推碑图”)都是以易理阴阳见天象人事于过去未来的得道之言,其所见甚大,其所用甚简,其料事如神,随着一个个时代的走过去,人们不断的惊叹于他们的卜算和预言,敬之为神明,而普通的“神算先生”,也可以测算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小道的济世救人因为最能为人所热衷,常常名声大震,即至今天,不少官员在台上把神佛作为“封建迷信”来批判,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相信科学”,临到解决不了的事,还是一片茫然,更可耻的是,他们因为最是贪生怕死,常常与算命先生,懂点世间易理小术的人建立地下联结,出门要官、搞事,拿不准都要恭请某某卜上一下,然后照之行事,这已经成了许多地方官场的一个“潜规则”。而真正的大易理家,从不妄断个人休咎,而是以因果之道启迪人匡过向善,自然改善命运。这在《古文观止》中选出的汉秦时古文里有记载,一个秦国的地方长官在刘邦入关时投降了汉,汉王朝却没有兑现什么封赏,而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不如意,他就找当时关中闻名的一位大易学家询问,而那位真得易理真机的智者对他说的话,就象后来佛家精修者所说的“如知现在因,昨日为者是。欲知将来果,当下为者是”。言下说你自己做了什么,都是自己在承担结果。即使来人再三相恳,说过这些话之后就默默以对。为什么呢?古人说“无知无畏”,意思是只有那些不知宇宙的奥妙和严肃规则的人,才会无所恐惧和忌讳,而真正了知真机的,他是有更高的标准的,绝不会无故而逆天意,而只是借这个职业来修养和启迪众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