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大义灭亲 [复制链接]

1#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国国">陈国国ersonName>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大义灭亲 ”。


      这就是大义灭亲的由来。


2010年10月,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几天,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的一条规定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热议,新规规定:“被告人亲属举报被告人犯罪,提供被告人隐匿地点或带领司法人员抓获被告人,以及有其他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抓获被告人情形的,可以酌情减少被告人基准刑的20%以下。”


这原本是在当前规范量刑意见、统一量刑尺度的大背景下对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细化和落实,但新规一出台,争议却就此而起。


很多人将它解读为:鼓励“大义灭亲”,认为这样的规定会产生伤害亲情伦理、冲击家庭观念的风险,甚至直言其与人伦精神背道而驰。那么,河北的新规到底有没有新意?这样的质疑又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先来看看河北当地老百姓是如何看待这条新规定的: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小王认为,在这里,情与法产生了冲突。“大义灭亲”行为必然伤害到亲情伦理:


小王:现在让人们公然举报自己的亲属,从亲情伦理上考虑,谁又下得了这份“狠心”。而且,人们都生活在一个亲情的大家庭里,七大姑八大姨的,谁有点事大家互相帮忙,那个不需要别人的扶持?如果家属举报自己的亲人,这无疑破坏了大家庭的和谐,不利于和睦家庭的建设,于情于理来说,我觉得能这样"大义灭亲"的人应该是很少的。


但石家庄市民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刘ersonName>女士认为,鼓励“大义灭亲”也许有其道理,但并不能因此而影响对被告人的处罚标准: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刘女士:法律的威慑性、严肃性都会打折扣,犯罪嫌疑人如果真想减刑,那么惟一的出路,只能是充分认识自己的罪责,并且争取立功表现,简单的说,救他们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从轻、减轻处罚的依据,主要有自首、重大立功表现、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等,总而言之,是根据被告人自身的表现,决定对其处罚的有无和轻重。


那么,亲属“大义灭亲”到底可不可以纳入自首范围?告发亲友会不会与中国传统的"亲亲相隐"背道而驰?会不会让某些故意为求减刑的人趁机钻了空子?这些问题成为网友集中讨论的几个热点。


最终如何看待这种“大义灭亲”减刑的方法,还要看舆论的力量偏向哪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