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今义 [复制链接]

1#
   古汉语中有种叫做古今字的,也很耐人寻味。比如说“求”和“裘”吧,“求”的本义为“皮衣”,假借为“寻找”,又为“请求”。这个“寻找”和“请求”的意思用“求”字表达得太顺了,最后“功高盖主”,没有办法就只能另造了“裘”表示本义——皮毛。这样的中国文字还不少呢。不管文字学家怎么去解释这种文字词义的演变现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原来的本义字经过长时间的“义气”使用,基本可以说“忘本”了,那本字的意思也只能另造一个字了。我们的文字符号里其实透露出文化原本也就是很“义气用事”的。
    
    今天,“义气”这个词或许是偏重于“气”字而轻“义”字了,如同“沆瀣一气”的典故一般。一个词语失去了固有的重心,坠落到了彻头彻尾的江湖习气了——用江湖的话语来演绎出的“义气”也就变成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商业社会,那种浓郁的“气”因有个“义”字作为高帽戴着,当然要标出个好价钱,才能做交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