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孔子提出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把孝即子女对父(母)的敬养当作处理父(母)
子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处理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孟子则在孔
子的基础上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五种,即五伦,并提出相
应的规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滕文公上》)。他在孔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夫妇长幼
伦。孟子认为,孝和悌一起构成仁义的基本内容,他说:事,
孰为大?事亲为大。(《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
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离娄上》)在孟子看来,智就是明白并坚持仁义的道理,礼则调
节并适当修饰孝与悌。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最基本的道德,而以
孝为根本的仁与以悌为根本的义共同构成了礼智的基础。


孟子倡导孝也是为了维护宗法社会的统治秩序。孟子的孝
与孔子的孝一样,有着浓重的血缘色彩,它把家庭和宗族的利益至上
化、绝对化。宗法社会的特点是家国同构,家庭是缩小的国家,国家
是扩大的家庭,家庭、家族、国家三位一体,血缘是把三者联系起来
的天然纽带,等级尊卑次序是其核心内容。国家的稳定依赖家庭的安
宁,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国家的安宁。因此,孝在家庭稳定中就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离娄上》)即人人都能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者,那天下就稳定
太平,宗法社会就稳固了。


孟子也同孔子一样,主张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即使父母有
错误也不应该指出来。他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
不可以为子。(《离娄上》)孔子有无违父子相隐之说,
孟子也有类似的主张,他说,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
之大者。(《离娄上》)在他看来,父母即使有错误,作子女的也
不能指出来,因为这样有伤父母的恩德。




1#


分享 转发
TOP
返回列表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