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学礼,无以立 [复制链接]

1#

孔子对“礼”高度重视,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民之所有生,礼为大”。“礼”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儒家所说的广义的“礼”,还包括一整套社会政治生活的典章制度等。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与“仁”属于表里关系,仁是礼的核心,礼是仁得以实现的方式和表现手段,孔子不但重视礼,而且非常强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以身作则,坚持习礼,甚至在颠沛流离中也不忘“礼”。“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下”冯友兰说:“礼之本是人的性情,人的真实情感。在表面上看起来,礼的作用是板着面孔做分别,人与人之间的分别,但据有若说,礼实际上所要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谐和。”宰我认为守丧三年之期太久,因为如果君子三年不习礼奏乐,礼必坏乐必崩,他认为丧期缩短一年已足够,孔子从

心里的角度追问宰我:子女自出生以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宰我难道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三年的爱吗?在孔子看来,由人的内心自然流露的仁发而为外在的礼,既合情又合理。


现代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礼是治国安邦定民的根本所在,“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如果大家都能以礼相待,礼尚往来,“人无礼则不生,国无礼则不守”礼可以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这是礼最宝贵的实用价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