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孔子的礼乐思想 [复制链接]

1#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端的礼,可以说是孔子最为推崇的。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是人们以这种礼乐制度为准绳的行为规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又是对仁的体现和实施。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子路》)在礼崩乐坏,战乱不休,争权夺利,世风日下的年代,孔子坚持行周礼,也是想借礼乐的规范作用去改变、改革社会。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礼起于何时也?曰:人生而有欲,欲则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致礼仪以分之。”(《荀子·富国》)礼乐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准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范。至今还是很有现实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不守礼,损礼的行为随处可见,所以礼乐思想并不过时。

分享 转发
TOP
2#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中华民族的礼教可以分为人文礼教和封建礼教。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来自于我们对中华人文礼教所体现的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的倡导、继承和发扬,而对封建礼教所体现的特权、尊卑、奴性等色彩的批判和否定。

当今社会,很多人习惯了说两个字,叫“随便”,然而好的一个企业或者公司都有着强而有力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规范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个行为无“礼”的员工做任何事都很随便的话,那么他和他的公司的业绩都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当今社会还应该坚持“克己复礼”的传统。

TOP
3#

礼是怡情审美的需要。


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一种审美需求,礼的作用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使人得到一种精神性的娱乐。


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音乐。古代的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音不能乱也不能缺,否则就不和谐了。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协调一致。现在我们一些重要仪式要奏乐,就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和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18 22:15:34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