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和气生财,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做事做人要和和气气,才能相处有好和平。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一颗平静的心,和气对人。
分享 转发
TOP
2#

和,平稳、和缓,和谐、协调。《说文》里说“和,相应也。”而《广雅》里也说“ ,谐也。”“和”有很多种解释,总的来说也就是调节好各方面的关系,使之没有严重的冲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也就是孔子说:君子(为首时)能与众人相协调一致,然而观点与目的并不一定相同。小人(为首时)则是观点与目的都要相同,然而众小人却不能协调一致。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君子的行为,虽然能协调一致却不意味着不能有不同意见。


我们国家现在都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这样的口号无处不在,这就是利用儒家思想来解决当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很多问题。这种思想的提出说明了我们社会中以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人们又回过头去研究古人的思想,发现用古代的某些思想能够解决我们社会中的很多问题,并且比现今的很多思想更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甚至可以用来解决很多世界上存在的很多问题。虽然思想是以前的,但方法却是与当代的状态相适应的,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这是与自然相适应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能够调节众多矛盾,使之协调一致的方法。

TOP
3#

    我对“和”的理解是不放弃中道,坚持合理的范围尺度和原则,把“和”放在心中。中道,也就是凡事秉持合理的态度,采取合理的途径,以达成合理的目标。一切合理化,心地光明,公正而不为私欲所左右。在艰难险阻中,不忧不惧。把各种险阻,都当做学习的关卡,勇敢、冷静,坚持但不冒进,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不断自我提升。同时,不要贪心,想突飞猛进,一下子有大的收获。日有寸进,天天有进步。就算是小得,其实比大得还要可贵。心不要太大,手脚却应该勤劳。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有时候从他们身上,也可以学到难得的经验。只要不放弃中道,再险阻也用不着害怕。遭遇艰难险阻,仍然坚持合理的原则,不妄想也不贪求,既不消极的等待,也不盲目的冒险,虽然未脱离险境,却显得意志坚定,积极地在苦难中成长。心态平和才能有所得,所谓笨鸟先飞说的不过如此,因为心“和”,所以淡然地学习,心无旁骛,自然“先飞”。

TOP
4#

和合

    有天地,然后才有水。天地是水的根本,不能忘记。只有水,人类也活不了,其他资源,都十分重要。我们既不能忘本,也应该与万物和合相处。从家庭的和乐,扩展为社会的和谐。和合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值得珍惜。天下万事万物,看起来变动不居,但是所有的变化,背后有一个一致的法则,那就是阳刚、阴柔的互动,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而正常合理的生活法则,必须共同遵守。水一入口,攸关我们的生老病死,便是除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产生各种互动,共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非多方照顾不可。


由家和万事兴,发展到国际间的和平相处,还要进一步和宇宙万物和平共存。孔子不但提倡人与人互相关怀,而且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获得人生的乐趣。宇宙万物各有差异,难免冲突,所以需要透过阴阳、刚柔的交互作用,促使其合和。和合既是宇宙的、自然的,也是道德的,成为天、人、地三才,也就是天人合一的主要依据。可以达到人和而天和,人合而天合,人乐而天乐的最高和合境界,对现代人类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TOP
5#

儒家所极致追求的和谐,是一种普遍的、整体的核心,是一种涵容宇宙万物的,最为广大的和谐。“和”不是单纯的和谐,而是“和而不同”,是在“不同”基础上的和谐,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上,孔子坚持“和而不同”,“和而不流”的原则。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这些俗说说明了“和”在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教我保持平和的态度,处理事情时平静地,站在多方面利益角度去考虑才能使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保持顺畅和美。而在经济活动中,以“和”莱维自身谋利,而并非通过非法的、暴力的、不留余地的方式来谋利,以“和”的方式与合作方甚至竞争对手处事,才能为自己留有后路。我国先进处处提倡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而这个和谐既是国内人民、民族、社会之间各种社会活动的和谐, 也是提倡国际间的和谐,是整个人类层面的核心。这与儒家提倡的“和而不同”是同一的,和,并不是要求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模型,那样只会造成机械的、死板的“复刻版”,也会酝酿更大的矛盾。我们提倡的是在个人、个民族、各国得到全面发展和尽享自由,同时也保障了各部分之间的和谐相处。

TOP
6#

和与争相辅相成,互为基础,没有无原无故的争,也没有无原无故的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正如有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一样,和与争也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事物在相互的竞争当中看似失去了平衡,但这恰恰孕育了和,争是事物的本真状态,和也是事物的本真状态,只要事物存在,争与和便在其中,天有生生之德,所以争在其中自相克制,最后形成完美的事物。表现为人伦就是“求同存异”,追求和谐,追求大同。

TOP
7#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一个大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